主讲老师: 郭朝晖(培训费:4-5万元/天)
工作背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中科院自动化所外聘科学家中国工业与应用学会副理事长工信部人才开发中心科技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大数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工业大数据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宝钢研...
主讲课程:
《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观念和方法》《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课程大纲详细内容
课程分类: 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课程目标:
课程对象:
课程时间:1天
在课程的第一部分讨论意义和背景,主要讨论这些问题。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我们从企业人士的角度看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是业务需求的创新带动的。必须从业务的层面看数字化转型,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数字化转型就是推进协同、共享和知识复用。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就是提高管控的能力;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看,就是知识的数字化、软件化。这些工作可能会引发商业模式、组织流程、技术手段的改变。
讲座的第三个部分,介绍国内外成功的实践。课程给出大量实际的案例。这些案例虽然涉及到多个行业。但与前面的理论分析都是吻合的,也是与工业人的追求是吻合的。这充分说明,数字化转型有着本质的共性。笔者指出:从技术方法上看,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知道,是“用人明白的道理,让计算机做得更好”。数字化转型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智能化能够让管理和控制实现高度的融合。管理的提升会帮助企业挖掘巨大的经济价值,并将质量水平带入新的高度。推进智能化,必须学会“发挥人的特长、利用人的知识;针对人的盲点、弥补人的不足”。
讲座的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如工业大数据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从技术角度理解这些概念并不困难,难的仍然是如何创造价值。从经济上看,推进这些技术面临的直接问题是成本高、价值低。这些技术的本质,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工具,让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工作成本更低、价值更大。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我们针对的是企业的观念。推进数字化转型,一定要有“领先者”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会高度关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和知识沉淀。否则,数字化转型工作就会变成一种摆设。